品牌为何走向互联网创作者的道路

感觉一切都变了。还记得品牌们曾经都刻板又正式的样子吗?西装革履、会议室、严肃的面孔……现在它们却好像在试着模仿YouTuber和TikTok博主!每家公司都想显得“真实”或“真诚”,但事实是,如果这些人掌权,他们很可能会表现得和那些古板的老牌公司一样。那么,到底发生了什么?为什么大家都在假装?这仅仅是营销噱头,还是确有其事?如果对这个话题进行更深入、更具体的讨论,真相会更容易解释清楚。

变身内容机器

品牌越来越像互联网创作者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内容。网络上的每个人都有很多很多粉丝,尤其是当他们创作大量大量内容时!这对企业来说也是一个明智的策略;如果他们能让你订阅某些东西,就能更频繁地触达你,从而提高互动率。一切都与互动率有关。所有大牌企业都在思考这个问题,并规划其发展方向。他们不再只是偶尔投放电视广告或杂志宣传,而是制作日常视频、社交媒体帖子、博客文章等等。

真实性现在更能促进销售

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对真实性的追求。人们厌倦了过度编辑的广告。人们想要更自然的东西。所有那些著名的网络明星、YouTuber 和 TikTok 用户之所以获得巨大成功,是因为他们的内容感觉很“真实”。这些人实际上能够展示自己的个性!他们能够展示自己真正关心的事情!他们能够准确地说出自己是否喜欢某个特定产品!观看视频的观众比希望获得曝光的企业人士要聪明得多。因此,企业采取这些步骤来变得“真实”是有道理的。

整个客户期望的情况已经发生了转变。现在人们想要互动,而不是被大声吆喝或被居高临下地说教。他们喜欢直接参与。如果客户正经历糟糕的一天,他们不想要某个事情的自动化解释;他们只想和真人交流!他们也希望能有发言权。他们需要品牌倾听;那些真正回应用户评论、发起投票并认真对待客户请求的品牌会获得更多关注。被倾听这件事确实很重要。

风险:会适得其反吗

当你是一个大品牌却试图成为一名YouTube博主时,也可能会适得其反。如果笑话很愚蠢怎么办?如果显得很假怎么办?如果人们就是不喜欢怎么办?实际上还有更严重的问题;当品牌试图“变得酷”时,它们最终可能会显得与潮流脱节。还记得那些打扮成普通人的老牌名人吗?情况是一样的;人们会开始注意到并觉得这很奇怪。另一个风险是没有真正理解品牌所融入的文化。这会导致消费者对这些品牌产生很多奇怪的看法。

数据,无处不在的数据

互联网创作者严重依赖数据分析。他们追踪所有数据:谁观看了什么内容、观看时长、点击位置,以及所有其他可追踪和衡量的有趣数据。品牌逐渐意识到,他们也应采取类似做法,利用数据准确了解用户的喜好。传统广告更像是纯粹的猜测。这种新方法应当为大多数企业所采用;不过在经营企业时,仍需考虑一定的猜测成分。

长期关系制胜

创作者需要长期培养受众。他们不会在发布一两个爆款视频后就销声匿迹。他们会持续创作,日复一日,甚至可能持续数年!企业开始明白,与消费者建立长期关系比追求快速销售更有价值。这也是因为客户会变得非常忠诚,并会为受到攻击的品牌辩护。实时观察这种情况会让人感觉不可思议,就像是形成了“粉丝团”一样!总体而言,采取行动维护这些长期关系,无论在短期还是长期都将带来丰厚回报。

如果你正努力让更多人在YouTube等平台上看到你的内容,那么快速提升互动量的想法可能很有诱惑力。有很多选择,你也可以找到能提供必要助力的地方,但需要提醒一句:务必调查你选择的合作方。并非所有供应商都是理想选择,保持了解是必要的。有太多网站做出各种承诺,最终却无法兑现。

结论

品牌试图模仿互联网创作者的趋势不会停止。各类公司都在进行尝试,市场的每个角落都在发生变化。关键在于品牌要明智地采取行动:保持真实性,倾听粉丝的声音,避免刻意为之。如果它们能做到这些,对于这些品牌的消费者来说将会非常棒。

分享至

相关文章